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发展 >发展论道

武汉多家险企试水健康管理

浏览次数:5787      日期:2014-05-15

武汉多家险企试水健康管理
 

    东方IC供图

    本报讯(见习记者林敏 通讯员童垚)以后,买了保险的市民可能不会再将保单遗忘在抽屉底层,等到需要理赔时才想起自己投过保。昨日,记者获悉我市已有保险公司涉足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医疗机构根据个人生活习惯、病史、体检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提供健康评估和追踪、导医陪诊等专业服务。目前,保险公司在此领域表现得雄心勃勃。

    昨日,记者在武昌的新华健康管理中心看到,整洁宽敞的大厅里,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来来往往。这里与人们印象中白色的医院和冷色调的体检机构不同,橘黄色调,布置得更像一个会所。墙上挂着20多名医生的照片,他们年龄均60岁以上,大部分来自我市三甲医院并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据悉,新华健管中心是新华保险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是新华保险打造“健康管理+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健康产业链中的一环。

    “我们甚至可以帮客户挂号、联系专家和医院床位。即使是国际转诊,也是可以办到的。”新华健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医养生专家、营养学家、运动医学专家可共同为客户制定养生保健方案并指导实施。

    事实上,我市已进军健康管理领域的险企还有泰康人寿和平安保险。

    去年,泰康推出“电话私人医生”,提供常见急症处理建议等医疗咨询服务。昨日,泰康人寿王经理透露,目前我省已有近万名泰康客户使用私人医生服务。

    平安保险的健康管理包括中医养生和导医导诊等。其官网显示,只有加入平安VIP俱乐部才能获得此项服务,VIP俱乐部中最低级别的会员年交保费约4万元,高级会员保费达数十万元。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个人或群体在健康管理上投入1元钱,可以节约8—9元钱的未来医疗费用支出。

    “对保险公司和消费者来说,这都是一场双赢。”业内观察人士认为,险企涉足健康管理,对客户的身体状况进行干预,将客户的某类疾病的发病率控制在保险产品预定的水平之下。“客户更健康,保险公司赔更少,承保利润更多”。

    “保险员逢年过节发些养生短信,还不如做个体检。”拥有多家保险公司产品的市民汪女士说,“买保险其实最不愿意获赔,而更想要实实在在的‘赔前服务’”。

    “险企可以借此搜集更多的客户资料和身体信息,让保单的价值变厚,也是让保险公司的数据库更完善。”泰康人寿王经理说。

    分析>>>  险企尚未摸准健康管理的脉

    分析>>>  险企尚未摸准健康管理的脉

    记者在采访我市多家保险公司时发现,一些已开设健康管理业务的险企对此项业务并不愿多谈。

    “健康管理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医疗费用快速上涨。”人保健康保险公司管理层李先生透露,“健康险的发展带动了健康管理。业内比较认可的数据是,保险公司建立健康管理后,可降低两三成的公司赔付开支”。

    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轨迹主要是参考国外经验,国外将此作为补充医疗资源的手段,保险公司为降低成本而对健康管理更为热衷。而我国保险业内更多是将健康管理作为吸引客户的方式。

    “简单说来就是还没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只能暂时作为增值服务加强竞争力,吸引客户。”李先生介绍,目前国内近百家保险公司开设健康管理业务,“但做得不太专业,有的只是放在客服部。做得较好的险企大多也是跟第三方健康医疗机构合作,并非拥有自己的一套班子”。

    “只有实力比较雄厚的保险公司,才能做健康管理。”泰康人寿王经理直言,“国内险企更擅长承保业务,健康管理要是做不好,很容易变成负担”。

    据悉,武汉是新华保险布局健康管理中心的第一批城市之一。而我市的新华健管中心目前与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独立运营,同受新华保险总公司管理,但仍未建立更密切的合作联系。(见习记者林敏)

    借鉴>>>   健康管理在国外

    借鉴>>>   健康管理在国外

    健康管理最初出现在美国,最先广泛应用健康管理服务的是保险行业。险企将被保险人依据健康状况进行分类,将不同患病倾向的人群交给不同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由其指导被保险人自我保健。

    据了解,一些险企配备专门的健康专员,在医院对客户进行护理服务的同时,还监督医生用药和使用医疗器械。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支出,从而降低险企的理赔支出成本。(见习记者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