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

一座黄鹤楼 道尽中国百年沧桑

浏览次数:3469      日期:2014-05-18

一座黄鹤楼 道尽中国百年沧桑
 

    导演陈为军

    高清纪录片《黄鹤楼》昨天在汉开机,由武汉广播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摄制的这部纪录片,预计将于明年春节期间制作完成。

    《黄鹤楼》共四集,分别是因水而立、因武而昌、因文而名以及因梦而盛,依托这座屡建屡毁的天下名楼,讲述1790余年来悲天悯人的文脉,以及武汉开埠、张之洞督鄂、辛亥首义、武汉大会战等近代风云和复兴梦想。该片说是展现武汉城市文明的演进,但在总导演陈为军看来,近一百年来武汉经历了多个足以改变中国乾坤的历史节点,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的黄鹤楼,说是“楼阁上的中国”也并不为过。

    黄鹤楼有一文魂,一武魄

    陈为军可以说是以纪实性纪录片成名的导演,其作品曾入围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首次拍摄《黄鹤楼》这样的历史人文纪录片,他做了大量功课,整理出黄鹤楼的两条线索,一是“文魂”,一是“武魄”。

    “黄鹤楼是在公元前223年由孙权建立的,它是吴国的军事瞭望塔,从建立的一刻起,就是三国鼎立的一个支点。之后历朝历代都是国家战略和政策的重点。到了近代,武汉的军事地位没有了,一般一个地方的城市功能消失后,这个地方就会湮灭,武汉却能抓住机遇,把前朝积累下来的军用码头和造船技术造成了全中国第一个贸易交汇中心。”

    “中国人在黄鹤楼之前是没有乡愁这个概念的,武汉成为中国第一个贸易中心后,就有很多客商划船过来,登上黄鹤楼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时,他就会想到我的家不在这儿,在上游或是下游。最开始它是个人乡愁的载体,后来的迁客骚人李白、崔颢把个人的乡愁提升到对人世间沧桑的感悟,到了近代这一百年,经历了太多腥风血雨,更多的文人不再抒发小家的情感,而是家国情怀。”

    黄鹤楼不仅仅属于武汉

    为避免同类型纪录片常常空洞无味的毛病,陈为军对片子里故事性的要求很高,“我们要求四集纪录片的每一个撰稿,都要把你的故事点要摆出来。”陈为军称,对黄鹤楼的研究很多人做,资料也有不少,主要看怎么还原,“尤其近一百年武汉这个两江三镇之地,所有的经历都是足以改变中国乾坤的时间点,黄鹤楼是见证者,亲历者,关注了它就可以读懂中国每一个个体的人对生命的态度,可以读懂中国人对这个国家民族的情怀。”他颇为赞同一位同行“楼阁上的武汉”的说法,“黄鹤楼不仅仅属于武汉。”陈为军透露,这部《黄鹤楼》预计会在明年春节拍完,“要拍出黄鹤楼的时空感,必须要跨几个季度拍摄。”

    因《舌尖上的中国》全国知名的陈晓卿导演,昨天也出席了发布会。在他看来,《黄鹤楼》是可以拍出人世沧桑的纪录片,“黄鹤楼说是一栋楼,它实际上是一个舞台,肯定不是拍它的间架结构,那就很无聊了。我觉得它会是非常有沧桑感的一个片子,能够通过黄鹤楼代指武汉这几百年的变迁,太平盛世、兵刀战火,我觉得都可以在黄鹤楼这个载体上得到折射。”文/记者王慧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