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平安 >平安杂谈

久坐风险高 改“便”防肠癌

浏览次数:5102      日期:2015-04-23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饮食习惯西化,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日前,北京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健康大讲堂邀请北京肿瘤医院李明大夫在东城图书馆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大肠癌”讲座。李明大夫指出,大肠癌的科学防治,需要公众、患者、医生三方携手共同配合。

  改变生活方式 积极预防“便”知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的排便情况与肠道健康息息相关,排便习惯与大便性状的改变往往就是结直肠癌最先出现的症状。例如便次增加,腹泻,便秘,便便带黏液、脓血等,可能说明肠道出了问题。除此之外,如若发现自己大便的形状、颜色、气味异常也要引起重视。无明显诱因的大便习惯改变亦应视为结直肠癌的警钟。

  “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使得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长。另外,研究显示,日常久坐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风险。这是因为长期久坐,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再加上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可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这些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风险。保持适当的运动,也可以改善排便的状况。

  改变应付观念,主动体检“筛”除癌症

  对于常规体检,有些人自信年轻,不用体检;有些人自诩健康,没病可检;更有些人,讳疾忌医,害怕体检。事实上,体检并非可有可无,能够帮助人们尽早发现身体内存在的“健康危险因子”。数据表明,就大肠癌而言,有效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可使大肠癌的发生率下降60%,病死率下降80%。

  李明大夫说,公众不必谈癌色变,应该积极主动接受筛查,以便发现早期癌症和癌前病变,尽早实施干预。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良好的常规体检习惯,每3-5年主动前往医院进行大便隐血检测,这也是预防大肠癌的必要措施。

  全程规范治疗,既不“过量”又防“不足”

  对于大肠癌患者而言,规范治疗正是大肠癌治疗始终不渝的科学正道。李大夫表示,“总体来讲,大肠癌是较常见且发病率趋高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综合治疗效果非常好的癌症。”


  对于大肠癌,目前国际与国外最大的差距在于早期诊断率和治疗规范度比较低。

  目前大肠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近年来,大肠癌的治疗有了长足进展,现代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和高效化疗药物的出现使治疗方案不断优化。其中,化疗是大肠癌治疗的基石,含乐沙定的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发挥了很好的疗效。术前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辅助化疗可以用来减少肿瘤复发的几率,同时化疗也是治疗晚期肿瘤和手术非适应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规范化治疗的核心是要防止治疗中“过量”与“不足”的误区,规范诊断、合理方案、适当剂量以及足够周期都至关重要。

  事实上,结直肠癌已不再是绝症。经过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绝大部分中、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可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