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和谐

卡内基的耻辱,为什么是我们的荣光?

浏览次数:2370      日期:2010-10-10

卡内基的耻辱,为什么是我们的荣光?

 

http://www.jkpa.net/   文/刘闻雯

何以生于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东西的美帝国主义资本家竟然良善如斯,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中国富豪们却如此冷血?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而在中国,同样已是富豪的赵本山在小品中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还没用完。”

与之相映衬的,是股神巴菲特及其好友比尔·盖茨带领40位美国亿万富翁或家族承诺将捐出自己的一半财产用作慈善的新闻。相比之下,中国的巨富则似乎显得吝啬得多,汶川地震期间,王石就曾因称捐款增加企业负担而被狂拍板砖。

这是一个看似让人困惑的话题——何以生于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东西的美帝国主义资本家竟然良善如斯,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中国富豪们却如此冷血?难道中国富豪的血管里真的就没有一丝一毫道德的血液?这样的设想令人沮丧。

又联想到,我国古来便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典故,不免觉得,国人有在巨富中死去的光荣传统。但如若这般下结论,未免有失公允。中国固然有严监生,国外也有葛朗台。可见,在巨富中死去,也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实际上,甚至有这样的传言,卡内基在将自己的钢铁公司卖给金融大王摩根之前,是酷爱研究孔子著作和佛经的。真正令他觉醒,走上以财富为社会谋福利的是他1886年到1889年期间所经历的一系列打击——弟弟、母亲和得力助手的相继去世。也许正是这些,令他意识到,财富并非万能,这才有了之后以慈善著称的卡内基。言下之意,卡内基的觉醒还是托了我们孔圣人的福。

39岁成为世界首富,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比尔·盖茨一直是一个神话,即便2008年退休,他仍然是公众瞩目的焦点。他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用于慈善。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当你拥有1亿美金的时候,钱对你就已经失去了意义”。这句话倒是值得人咀嚼,但也算不得新鲜。早在宋朝,范成大对于财富就已经领悟得更透彻,“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诗,还被曾经的富人子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引用,可见其对诗中价值观的认同。有趣的是,曹雪芹本人的经历从某种程度上,与卡内基相似,这样的领悟想必也是因为家道中落而产生的。

既然,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视金钱如粪土的人物,何以到了今日,竟让人觉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其实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富豪们斥巨资于慈善的原因不外乎这样几个——极富之后,财富观得到升华,于是不再追求无止尽的财富积累,转而回报社会;作秀,在行善的同时赢取社会声名;而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法律因素。在美国,遗产税高达18%-49%,身家过亿的富翁们的遗产税基本上都会达到他们资产的一半,而且继承人还需要先交纳税款才能拿到遗产。相反,捐款是不需要上税的,对于那些思想觉悟并不那么高的富翁来说,做慈善则是最有利的避税方式。同时,这也是美国政府为了促进财富流通,良性运转的一种手段,就好比,在NBA的运营中,排名垫底的球队总是拥有优先挑选新秀的权利,为的是这个联盟的平衡。

所以,并非美国富翁就比中国的富翁来得崇高。尽管由于经济发达程度不同,两个国家的人对于财富的认识的确会有不同,反映出来的某些现象造成了这样的错觉,但这不过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必由的阶段。

显然,单纯指望人性和道德是不切实际的。像卡内基或者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也不可能要求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成为雷锋,只有制度才能约束和推动这一风气。而我们缺少的,正是制度,或者说,相关的法律。

还有一点是值得深思的,比尔·盖茨的捐款行为在国内受到一致好评,认为资本家竟然为富且仁简直是上天的恩赐,但转过头来对待自己的同胞却又换了另外一种眼光。

2009年10月20日,福建富商陈发树在北京宣布设立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并将其个人持有的价值83亿人民币的有价证券捐赠给基金会。新闻爆出伊始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抨击,炒作说、作秀说、逃税说,甚嚣尘上。且不论后来这83亿到账几何,单看此事件引发的社会反响就足以说明,大众在看待富豪们时存有的是怎样一种扭曲的思想。若是比尔·盖茨生在中国,想必也得因此心寒。

在反复纠缠中国富豪与外国富豪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之外,或许还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美国容得下比尔·盖茨们,而我们却不肯给陈发树们,哪怕一点点的信任呢?

(《武汉都市圈》2010年9月 第九期)